第93章 第 93 章

    让叔姒失望的是,第一批送进去烧制的泥胚,果然大多数都失败了要么是胚体做的太薄,烧的火候过了,整个碎成了陶片;要么是胚体做的太复杂,还没等烧制好,胚体连接的地方就断掉了。唯一成功的,居然是那几十个长柄汤匙

    大约是窑洞内的温度正好适合烧制这种大小的陶器,这些汤匙烧得非常结实,打磨掉表面不平的地方,最后出来的成品,是带着枣红色的汤匙,玲珑可爱。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陶器那般珍贵,自然不可能烧制一次便成了。继续做失败了就自己找原因,柴火不够了就去砍,连陶土都有了,咱们早晚能烧出珍贵的陶器来”看着徒弟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叔姒伸出指头戳了戳这几个小家伙。

    也该给他们吃点亏了,一点挫折都不曾经历,还以为世界上的事情但凡有神谕二字,便没有任何困难呢。

    虽然他一直扮演着神棍的角色,用神谕来管束族人,引导族人去做一些能让部落更好的事情,但骨子里,叔姒真的不想让族人们养成万事都依赖神明的习惯。

    说白了,即便这个世界真的有神明的存在,神明也不会像个老妈子似得一直护着他们,要想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他们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徒弟们被师父训得灰头土脸,却也知道师父训得对,这些日子她们确实是飘了,见师父做什么似乎都很容易的样子,浑然忘了师父来他们部落之前,部落里连吃盐巴都要精打细算,更别提自己开垦土地种豆子种水稻了

    “大巫说得对,都打起精神来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试几次,只要能烧出陶器,咱们说不定也会被刻画到龟甲上,今后部落里的人,世世代代都会记住我们的,是我们给部落烧出了珍贵的陶器”多鱼站出来鼓励大家。

    阿茅是外族之人,这次烧制陶器,如果成了,可以说是整个良渚部落未来数百年的重大集体资产,所以为了避嫌,叔姒就没有让她参与进来,于是,年龄排在第二的多鱼就成了大伙儿的领头羊。

    小丫头自从姐夫回来之后,顿时有了主心骨,而且,似乎卯足了劲想要成为大姐头,保护她姐姐留下的唯一血脉,叔姒看到她重新振作起来也很开心,这丫头性子灵,以前有姐姐护着,胆子还有些小,自从姐姐没了,她反倒像是一夜之间长大了,叔姒索性就让她带头,先带着其他人做些小玩意儿给陶窑试火候。

    摸索了几次,居然真的被他们烧出了可以用的器皿几个砖红色的陶碗,两个单耳水杯,另外还有一个大肚陶瓮,拿来腌咸菜想必是极好的

    “不错再做一批陶锅,烤鱼的陶盘也要做一些。”叔姒高兴的不行,决定等再积攒点陶器,就借着夏月祭的机会,用新的陶器祭祀神明,到时候顺便向族人展示神明赐予的陶器,那么接下来修筑祭台和公墓,保护陶土矿这一系列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参与到烧制陶器的族人们都激动的不行,然而大巫说了,这批陶器是准备用作夏月祭盛放祭品给神明享用的,所以,在神明享用之前,他们必须严格保密。

    于是,良渚部落的族人们发现,最近负责看守陶窑的族人们似乎有些奇怪,脸上总是不自觉挂着一副神秘的笑容,问他们,又死活不肯说。

    “一定是大巫又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神迹”族人们传来传去,居然真有人猜到了真相。

    然而,正因为猜到了真相,族人们反倒对神秘的陶窑愈发敬畏了原来,大巫说的没错,果然是有神谕降临部落

    神谕降临部落,给族人们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砍柴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数倍。

    “从现在开始,族内的成年男女,每天都要砍两担柴回来”担心分工不均导致有人偷懒,叔姒很快给族人们下了指标。

    两担柴的任务并不重,还有力气大的,直接从野外拖回来一棵枯萎的大树,好几天的任务一次就完成了,也多亏了去年叔姒教给他们的法子,现在良渚部落的族人们砍柴都学会偷懒了,选中合适的大树,先剥掉下面一圈树皮,等树木缺水枯萎了之后,再架起火堆,把下面的树干烤到碳化,以前需要好几个人抡起石斧砍大半天的巨木,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砍倒。

    砍下来的巨木拖回来,树干可以做修筑屋子的梁木,树皮剥下来,丢到水池里沤烂了,取出纤维,可以攒起来编床垫,修剪下来的树枝就可以做柴火了。

    叔姒的打算也很实在据部落里的老人说,夏月祭之后,大泽很快就会迎来一年中的第二次洪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雨季。

    雨季不方便外出,大家躲在屋子里闲着也没事,叔姒打算多攒点柴火和烧制陶器的陶胚,等到雨季大家闲着没事的时候,多烧点花纹精致的陶器出来,这样等雨季结束,大泽附近的部落开始来往交换物资的时候,他们就能用这些珍贵的陶器跟别的部落交换他们没有的东西了。

    又或者,万一九黎部落的人过来了,说不定他们还能用陶器跟对方交换更多的粮食种子。北方大陆在神农氏的经营下,现在已经驯化了许多可以大规模种植的粮食作物,不过,神农氏这几年应该和蚩尤控制下的九黎部落掐架掐得厉害,叔姒不想掺合到里面去,主要是原著里叔姒和蚩尤似乎还有过一段他现在可是已婚人士,绝对不能再和蚩尤产生一丝瓜葛了。

    不过,让他诧异的是,直到大泽的雨季来临,黎武他们也没有再回来过。

    用崭新的陶器祭祀了上天和神明之后,渐渐的,也有附近的一些小部落为了抵御洪水,拖家带口投奔了良渚部落,然而,大多数部落还是坚信老一辈的传统,他们不相信良渚部落的堤坝能挡得住可怕的夏月洪水,所以,最后也只有不到一千的外族人愿意留在良渚部落。

    这么多人也够了。

    叔姒趁机组织这些人手,把部落的第二道堤坝又加高了三米,用的泥巴,就是旁边挖泄洪渠挖出来的,正好顺手把泄洪渠也给挖了。

    “豆叔,为什么不直接加固第一道堤坝”看着明显比第一道堤坝足足高处近五米的第二道堤坝,颜少姜有些不太理解,正常的做法,难道不应该是先加固第一道堤坝吗

    “不行,我们前面的山塘太小了,容纳不了太多洪水,我听族里的老人说,往年大泽的洪水,会直接冲到我们挖陶土的山下面,你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即便我们加高了第一道堤坝,也不一定能挡得住洪水。”叔姒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两道堤坝的区位图,“就像你们打猎一样,一开始冲出去冲散兽群的,其实你根本就没指望他们真的能一击必中吧我的打算其实和你们狩猎差不多,第一道堤坝,只能帮我们拦住一部分洪水,到时候势必会有一部分洪水漫过堤坝,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退到第二道堤坝后面去。”

    “少姜哥,我不知道这边的洪水究竟有多可怕。所以,我们必须把第二道堤坝尽可能的加固,万一洪水直接冲垮了第一道堤坝,这第二道堤坝,就是我们保命的倚仗了。”这才是叔姒这么看重第二道堤坝的真正原因。

    当初他们修筑第一道堤坝的时候,因为人手不足,经验也不足,所以修筑的堤坝质量差强人意,勉强能挡住春季积雪融化后的第一波洪水,但是,夏季洪水据说来势汹涌,叔姒绝对不可能拿整个部落的安危来做赌注的,所以,即便雨季才刚开始,他已经做好放弃第一道堤坝的心理准备了。

    况且

    “如果洪水真的漫过堤坝,淹没了我们的土地,说不定还是一件好事呢。”叔姒笑眯眯地指了指堆放在田间的淤泥,这些淤泥是他特意让族人们从河里挖来的,非常的肥沃,晒干了就变成了深黑色的碎末,撒在稻田里,稻谷长得飞快。

    “以前部落里每次洪水退去的时候,地上是不是都会留下厚厚一层淤泥今年等洪水过去,我们可以再多等些日子,等地上的淤泥被太阳晒干了,再用铲子收集到一起,做成堆肥,这样等咱们种第二茬豆子的时候,就不需要额外准备底肥了,如果还有多的,还能撒在稻田里。”

    “你的意思是,以后我们可以把部落搬到第二道堤坝后面,两道堤坝之间,就可以全部开垦出来,种植稻谷和豆子”颜少姜并不笨,很快便明白了叔姒这番安排背后真正的打算。

    “你可别告诉大哥,大哥肯定不愿意丢下咱们好不容易建造起来的这几栋大屋”叔姒冲他眨了眨眼睛。

    故土难离,他一个半路加入部落的新族人,哪怕贵为大巫,也很难说服这么多部落里的老人舍弃世代居住的地方,哪怕只是把部落驻地往后挪个二里地,对那帮人来说也是背井离乡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借用大自然的力量,把人往他看好的地方赶。

    毕竟,上辈子他在良渚古城遗址参观的时候就发现,那时的良渚先民,就已经知道如何治理和利用水患了,他们在高台上修筑房屋和祭台,包括墓葬,然后在低洼的地方修筑田垄,种植稻谷和其他农作物,还会挖井,这样就能借助井的渗透作用,吃到比河水更干净的水,解决了水源问题,其实距离大泽远近也就没什么差别了。

    当族人们习惯了农耕生活,去大泽捕鱼,就会变成部落食物来源的一小部分,而不是赖以生存的根基。到那时,他们才能像神农氏和蚩尤那样,修筑城池,真正踏入这个时代最上层的文明

    “豆叔,你一定会成为整片大泽最厉害的巫者”良久,颜少姜微微叹息一声,牵起了心爱之人的手,他从来都不会阻挡叔姒去追逐属于他自己的梦想,他唯一心疼的,就是这样的叔姒实在是太辛苦了。

    这段时间为了加固第二道堤坝,叔姒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召集主管人开会,从堤坝的加固进度,到建筑材料的分配,还有堤坝外围的分水堤,每一处都要反复推敲确定。

    大泽夏季的洪水来势汹汹,冲击力也特别大,这也是叔姒特别担心第一道堤坝挡不住洪流的主要原因,当初修筑第一道堤坝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现在这道堤坝的底部早已被淹没在山塘下面,就算想修筑分水堤,也要等到入秋枯水期之后了,根本来不及。

    不过,修筑第二道堤坝的时候,叔姒就留了个心眼儿,一开始就把分水堤给设计了进去。说到分水堤,就不得不提起后世闻名的都江堰了,著名的鱼嘴防波堤是整个都江堰最神奇的设计,借助水流和分水堤的作用,分水分泥沙,完美达到了疏浚和防洪的效果。

    叔姒不知道历史上的良渚古城有没有这个的水利设计,但这并不妨碍他私自山寨了一把,于是,半个月后,当大泽的洪水汹涌而至,漫过第一道堤坝冲向圩内的时候,族人们惊喜万分地发现,第二道堤坝不但完美地抵御住了洪峰,居然还把可怕的洪峰给切开了

    水流从湍急到逐渐平缓,再通过泄洪渠流向远处的山谷,改造加固后的第二道堤坝,完美地扛住了一年中最可怕的夏季洪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