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

    ,但他照例谨慎暗瞥一眼君王后,心念急转间,想到君王先前施行的扶贫新政,心中的不安愈发加深若王上不欲开仓放粮,便根本不会提及此事,可王上如今,却愈发地倾向仁政之道

    他压下心间杂念,再三权衡后,上前掷地有声道,

    “王上,臣赞同您的看法三川郡之民乍然去往各地,并无良田可耕,即便王上明日就下令迁移,待他们抵达各地、开出数亩贫瘠荒地之时,亦早已错过最佳春耕时节,届时,若因粮食短缺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不但会重新国内引发私斗之风,亦无人会感激王上提早疏散之苦心呐”

    “如此一来,待地动平复后,百万之民即便重新迁回三川之地,亦会与朝廷离心离德,故而,不如在此时雪中送炭,贴补他们一些粮食”

    隗状怒得胡子都在颤抖,气咻咻道,

    “李廷尉,你此番殷殷劝王上贴补粮食,可知朝廷究竟要贴补多少进去三川郡数百万之民,若按一人一石贴补,朝廷便要耗费数百万石之粮如此一来,待我大秦将士再次征伐之时,还能拿何物与六国争斗这不是遍布漫山遍野之煤石,这是一年才能产出一季之粮食啊”

    他心痛啊先前,王上颁发以煤赠庶民之诏也就罢了,他那时不站出来反对,是知晓煤长在地里,只需耗费人力挖出来便能收获,既然君王年轻气盛想收买庶民之心,他便睁只眼闭只眼任由王上糟蹋煤石了。

    可粮食不是弯腰就能从地里捡到的啊,南阳郡那数万石粮种,已足够让他心情郁郁一段时日了,哪知王上如今竟开口就要开仓赈粮

    这般想着,他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王绾急忙上前扶了他一把,转身劝道,

    “王上啊,商君变法之精髓,便是削民力而富国库,而秦军最为震慑六国之处,正在于秦国粮草之源源不绝,纵是持久战亦无军粮短缺之忧啊,若此番开仓,实在于秦国不利啊,求王上三思啊”

    原本就不同意的文臣们纷纷跪下附和,桓猗看在眼里,心头颇不是个滋味,他虽然也不赞同嬴政开仓赈粮,但他更见不得众人这般咄咄逼人逼迫君王

    想到这里,他立刻大喝一声,“王上既然这般决定,自有他的道理王上,臣也赞同您的看法”

    嬴政点点头,轻笑道,“桓猗所言极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秦眼下忙于采煤一事,冶铁之事亦在着手进行,寡人今年无意兴兵,故而,诸卿无须忧心军粮。眼下,既然文臣武将皆支持寡人为三川郡民开仓赈粮,此事便这般定下来了”1

    文臣们面面相觑后,猛地齐刷刷看向李斯和桓猗,文臣武将皆支持王上就他俩

    众人还没缓过一口气暗松之时,嬴政又收起笑容,肃声道,

    “但寡人不欲兴兵,不代表大秦不想夺城,眼下三川郡地动一事,于我大秦而言固然损失颇大,但韩国地动之事,寡人却认为,此乃我秦军兵不血刃灭韩最好之时机”

    待他将自己与明赫不谋而合的计策娓娓道来后,李斯忙第一个站出来附和,此确乃妙计,但它只能由君王自己提出来。

    暗暗后悔方才附和王上而中计的桓猗见状,不由怒道,

    “李廷尉,你身为朝廷重臣,岂会不知我大秦看似家大业大,实则去岁大旱收成锐减,又何来余粮帮扶那起子六国灾民”

    李斯笑着朗声道,“桓将军真乃一叶障目也您熟读兵法,焉能只看到秦国的付出,却看不到秦国若施此攻心之举,能为朝廷省下多少军粮,能少牺牲多少将士,能开垦出多少荒地,又能得到多少劳动力”

    桓猗嗤道,“勿扯这些无影之事我且问你,我大秦既得仙人襄助早获此天机,为何要将消息透露给韩王若那厮早做准备迁走梁城之人,我秦国此番设局,岂非白忙活一场”

    李斯斩钉截铁道,“吾敢断言,以韩王之智谋与心性,纵是得了消息,亦绝不舍耗费半分人力物力助梁城众人迁移,若运作得当,王上之计必成”

    隗状伏地而跪劝道,“王上,纵是此计可灭韩,至多也只能接收韩地灾民,我大秦绝不可开关隘放六国流民入秦啊,届时,韩魏赵失地之民,亦尽数涌入我大秦境内,我秦国人又该如何立足”

    桓猗亦拜道,“正是啊王上我关中老秦人数百万,又岂能让出耕地与六国之人商君变法之道,是为强我秦人而非助益六国之人呐”

    方才跪在地上的文官们,再次纷纷附和劝谏君王,唯有李斯站于殿中岿然不动,以示对君王的支持。

    王上此举,亦有笼络六国人心之深意,这意味着,王上极有可能动了变商君之法的念头

    若非如此,秦国素来只讲战场之实力,何时会在意民心

    这般一来,李斯陡然生出强烈的危机感,他学过儒家,也学过法家,年轻时在家乡甚至还学过黄老之学,无论哪一门学说,对他而言都不是执念。

    他背井离乡前往秦国,是认准秦国会是最后的胜利者,而舍儒就法,只不过是因为秦王喜欢法家之道。

    对李斯而言,只要能得到君王的重用,一切过去的原则与坚守皆可抛。

    可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在君王心中,已俨然是法家之忠实拥趸若是这样,在君王欲再次变法之时,便会毫不犹豫带着防备之心,将他踢出秦国新法的核心队伍

    所以,他必须从现在开始,用实际行动打消君王的固有印象,用无上的忠心向君王证明他李斯在世间忠心的不是诸子百家,而是秦王一人。秦王要行何道,李斯便会第一时间支持何道

    只有这样,依附君王而生的李廷尉,才能牢牢在秦国朝堂立于不败之地。

    再者,李斯当日亦曾在夜宴之上,亲眼见到神画中秦国与自己那般悲惨的下场,今日这满朝文武,嬴氏之王族宗亲,到最后竟无一人生还,岂能不让他心有戚戚焉

    作为世间顶尖的聪明人,李斯又如何不知晓,若一统六国后再行法家之峻法,绝非守天下之良策

    可他不是出身优渥、行事任性的韩非,而是汲汲顺应君王之心的臣子,若王上不主动提变法之事,李斯绝不会如韩非那般与君王直言变法,而只会接下来的数年间,旁敲侧击引导君王稍行仁政以存国祚。

    总之,李斯此刻的心情称得上是喜忧参半。

    嬴政起身负手缓缓下殿,拍了拍李斯的肩头,挨个看了一遍地上跪着的大臣们,来到桓猗面前,冷声道,

    “依尔等之见,待我大秦灭了六国,六国之民,难道便不算作是秦人了”

    桓猗垂首粗声粗气嘟哝道,“纵便皆是秦人,也得分个先来后到,我老秦人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