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在关中辛苦耕耘百年,又岂能让那些六国人抢了先”

    嬴政不由气得笑斥一声,“依寡人之计,六国无家可归之民,届时不过在我大秦分些荒地开垦,又能抢你何等好事”

    桓猗不服气道,“可眼下他们并非秦人,凭甚吃我秦国之粮要臣说,韩国地动死上些人,与我秦国何干到时臣趁乱带军抢下新郑便完事了,何至于要秦国来替韩国安置灾民”

    隗状等人暗暗点头,还是桓将军敢说啊,王上年轻气盛却是过于冲动了些,秦国与六国历来势如水火,凭甚要耗费秦国之粮之田地安置六国之民

    “桓猗”嬴政收起笑容,缓缓抬首看向殿外,声音中蓦地升起几分苍凉,

    “诸卿呐,尔等果真以为,我秦军靠刀剑枪戟打下天下,秦国便能从此无忧了吗”

    桓猗双眼放光地看向君王,“臣以为,自是如此自周王室衰微后,这天下间曾有数百个诸侯国,到了后来无一不被强国吞并,到如今,中原大地更只剩七国并列,待臣等为王上打下六国,王上再下令收缴天下之金,使其尽聚于咸阳,届时,大秦基业固若金汤,天下间又岂能再出现新的诸侯威胁朝廷”

    李斯闻言心中却骤然一痛,固若金汤尔等又怎会知晓,辉煌了百年的强秦,在打败六国后,只存活了区区十五年呐

    嬴政轻阖双目掩饰眸中悲色,待睁开之时,眸光再次变得清明起来,他转身看向众人,语无波澜地问道,

    “那么,依尔等之见,待寡人平定四海,世间再无诸侯起事,我大秦国祚又能绵延何载”

    隗状急忙颤巍巍抬首道,“欸,老臣以为,夏启立国而传十四代,国祚有四百七十年,商汤代夏而传十七代,国祚有五百五十年,姬发伐纣而传三十二代,国祚更有八百年,若以此而论,我大秦君王当传百代,国祚至少有一千六百年呐”

    桓猗不满大吼道,“隗状,你这老匹夫是何意以王上之无上英明,我国中又有仙人襄助,大秦岂会只有区区百代千年之国祚”

    这话听在桓猗耳中,不啻于是诅咒大秦短寿的不祥之言,他气咻咻道,“我坚信,我大秦至少能传万世”

    嬴政摇首道,“民心所向者,方能长存于世。”

    正在众人茫然不解之际,窝在蒙恬怀中补觉的明赫骤然惊醒,他鸡鸣时分跟着扶苏一道醒来后,怎么也不肯再睡,赶着念书的扶苏只好命人将他送来章台宫,待他在嬴政怀中重新睡着后,才被交到了蒙恬手上。

    眼下,他一时还没搞清自己在何处,赶紧睁眼四处看,哪知刚好听到桓猗那句“我大秦至少能传万世”,和嬴政“民心所向”之言,顿时暗暗叹息一声,

    “万世唉,杜牧有句话真没说错啊,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啊,父王说得对,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呐,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守得住天下” 2

    话音刚落,先前给过他善意值而能听见心声的几位大臣顿时如遭雷劈,什么,小仙童说我巍巍大秦灭完六国后,竟只传了三世,只有区区百年之国祚悲呼呜呼哀哉

    蒙恬抱着明赫的手忍不住剧烈颤抖起来,不,他不信他早就做好打算,待昆弟蒙毅学上一年律法,他便会主动请缨上战场,为大秦四处征战,待灭完六国后再逐匈奴

    他相信,有蒙氏儿孙忠心守护大秦疆土,大秦绝不会三世而亡

    明赫急忙将两只小手按在他的大手上,试图为他驱寒,睁大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他,暗道,

    “蒙恬不是武将吗,怎么也会跟扶苏一样冷得发抖看来古人营养不良有点严重啊,我得赶快种出很多粮食来养猪,给大伙加餐加肉”

    蒙恬闻言,赶快努力让自己平复下来,对,小仙童九公子说得对,要得民心才能守住天下,王上要救韩国灾民和六国流民,都是笼络民心之举啊,王上果然比我等想得长远多了

    李斯感激地看了一眼明赫,若非九公子的到来,王上和自己又岂能窥见大秦预言若无九公子带来许多高产粮种,王上又岂会这般快实施拉拢六国人心之事

    九公子,真乃我大秦福星也

    待隗状与王绾回过神来,已霎时想通嬴政为何要做这个决定,连神仙都在提醒他们要笼络人心才守得住天下呀

    二人顿时转念一想,对啊,我大秦眼下有神仙护佑,各种高产之种源源不绝,待再过两年,大秦缺的恐怕不再是粮食,而是土地和人手

    王上此举堪称高瞻远瞩啊如此一来,既能收拢六国大批流民之心,亦能为我秦国开出更多耕地。

    流民原本也是良民啊,若让他们有地可耕,有黍麦可食,转眼便能成为秦国劳动力

    于是,在官员们惊诧的目光中,二人转而掉头支持君王,与李斯一道商议出与安置三川郡秦民不同的细则出来。

    毕竟,虽要得天下人心,亦必安抚国内民心,在六国流民于秦国无耕种之功前,绝不可将他们的待遇等同于秦人。

    而一脸懵然不解的桓猗,则在退朝后被君王留了下来,当嬴政将神画预言中,大秦只有十五年国祚之事告诉他后,这个素来信奉流血不流泪的壮汉,头一回在君王面前嚎啕哭成了泪人

    明赫紧紧搂着父王的脖子,看着桓猗边抬袖拭泪边走出殿门的背影,只觉得眼眶也有点发酸。

    一时之间,除却日常政务和采煤之事,隗状还要忙着安置三川郡众人的迁移安置,王绾则负责搬运敖仓粮食、扩建咸阳粮仓事宜,五黑亦在筹备匠人学室之事,朝中官吏皆忙得不可开交。

    嬴政思来想去,最适合给韩王“暗中”传递地动预言之人,非韩非莫属,只有韩非将这条讯息“悄悄”传回韩国,韩国人才绝不会生出疑心,于是他派人往阳武郡送了一封信。

    韩非收到信后思忖半晌,立刻唤来陈平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又命人送来一套体面的裳服,让他代表自己前往新郑王宫一趟,再三叮嘱他一定要“让他们知晓本官身在秦国心在韩的苦衷、和对韩国王室的顾念”。

    陈平在史书中,本就是一个极擅阴谋之人,待听完韩非之言,岂能猜不出秦王之意

    这是要用郡守的“忠心”为饵垂钓,所钓之鱼却非韩王,而是韩国之民。

    既如此,他深知此事最要紧之处在于“快”,在命御者快马加鞭往新郑赶之前,他决定助韩非往这堆干柴上,再添上一把火。

    当韩王亲派的马车,载着陈平一路往王宫驶去之时,陈平只觉得这韩国之事荒唐不已,王叔韩非进不了新郑的城门,自己这韩非的门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